索引号 | 11370900004341590P/2021-0004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财政局 | 组配分类 | 情况总结 |
关于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直达资金是特殊时期党中央出台的特殊财政政策,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接拨付基层市县,直接惠企利民。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有关直达资金使用管理的工作部署,我市严格落实直达资金管理规定,科学安排资金拨付,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支出进度,做好直达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好中央直达资金效益。现将我市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使用情况
(一)直达资金下达及分配情况
截止10月26日,下达我市直达资金共计30.7亿元,市县两级预算已全部分配下达。为统筹做好直达资金分配,从支出项目看,主要用于“三保”领域、保障企业运转领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领域以及教育领域,还使用在疫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保障基本民生建设项目等。从支出科目看,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以民生为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和抗疫相关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教育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直达资金支出使用情况
截至10月26日,我市直达资金已累计安排支出22.7亿元,支出进度为73.9%。分专项资金项目看,地方政府债券支出8630万元,进度为90.8%;列入正常转移支付35411万元,进度为85.5%;特殊转移支付135560万元,进度为88.1%;抗疫特别国债资金47184万元,进度为46.2%。分地区看,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高新区及徂汶景区支出进度均在75.9%以上,其中,徂汶景区、高新区进度已达100%、99.5%;市本级、泰山区、岱岳区、泰山景区、东平县与全省平均进度相比,尚有差距。
1、直达资金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保障情况
从资金使用领域看,直达资金重点针对基层三保、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支出进行有力保障。主要项目是,徂汶景区抗疫特别国债20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大汶河流域(天泽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加快了企业工程进度步伐,推动地区经济复苏。项目的建成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对城市综合环境提升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优化我区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岱岳区安排抗疫特别国债8105万元和新增一般债券680万元,用于岱岳化工产业园污水管网建设及青年河改造项目,项目通过河道清淤、污水处理厂改造、污水管网建设升级等工程,能够显著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带动园区经济发展。东平县无地渔民转产扶贫项目设备购置1100万元;肥城市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4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47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机关养老保险缺口和居民养老保险、部分优抚对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等人员抚恤等民生项目。
2、直达资金在支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切实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直达资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库款紧张的困难,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项惠民政策落地进度,直达资金中全部直拨到低保和特困等人员账户,资金明确、账目可查。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公共卫生、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倒挂缺口,切实发挥了直达资金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帮助地方缓解了收支压力。主要是:
泰山区拨付临时救助287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和移交政府的军转离退休工资10738.9万元,按进度科学安排支出,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岱岳区安排特殊转移支付13659万元,用于保障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补贴等,截至10月22日已经形成支出13567万元,惠及群众52024人次,安排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5134万元,用于解决粥店中学教育大班额问题、保障教师工资发放和落实乡镇公车补贴,截至10月22日形成支出1235万元。新泰市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2381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补助及供热补贴项目,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支出1054万元,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效缓解了民生压力。肥城市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3329万元主要用于弥补机关养老保险缺口和居民养老保险、部分优抚对象、困难群众就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等人员抚恤等民生项目支出。宁阳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的要求,我县将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69亿元用于“机关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东平县以民生为要,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有效发挥中央直达资金对“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实施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城市供暖健康,保障居民安居乐业。该项目已于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预计于明年6月份完工,项目总概算18000万元,其中今年拟投资1400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既有供热管网33公里改造,整合改造供热泵房15个、换热机组75个,项目仍在抓紧施工中,预计改造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东平县城区传统供热模式,根本解决供热能耗高、效果差、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3、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安排及支出情况
下达我市抗疫特别国债10.14亿元,已累计安排支出47184.5万元,支出进度为46.2%。其中主要是,市本级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733万元;高新区房村污水处理厂及石良河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48811.41万元,其中2019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2020年13000万元,2021年33811.41万元,截至目前已支付2000万元,实现污水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排放,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达到当地排放标准;新泰市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市政设施建设,新泰正大热电新厂至城区供热管网工程7000万元、S103济枣线泰新高速立交桥至新泰泗水界段改建工程项目6934万元、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青云连接线工程项目3700万元;肥城市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52万元和康汇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8700万元,目前已直接拨付到企业11715万元,保障了项目的正常施工和实施进度;宁阳县将特别国债1.27亿元,统筹用于宁阳县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扩改建工程项目,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扩改建工程及清洁供暖项目已支出5380万元,大汶河堽城坝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1100万元;东平县抗疫特别国债支出3053.88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市县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泰山区自今年3月份起,开展了支持“四上企业”复工达产活动,借助特别国债直达资金,设立了1000万元的企业扶持资金,截止9月底,共拨付545.77万元,惠及350家企业;岱岳区化工产业园污水管网建设及青年河改造工程1478万元,9月末新增抗疫特别国债240万元,用于核酸能力检测提升,尚未形成支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分配资金。根据《预算法》、《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及《中央财政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并结合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直达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收入短收造成的“三保”支出缺口、相关疫情支出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及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二是严格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根据预算安排、支付主体等确定直达资金支付方式,点对点将资金支付到最终收款人。
三是严格导入监控系统。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直达资金监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将直达资金指标信息、支付信息、台账信息导入监控系统。
四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库款运行的监测和调度。受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基层财政库款调度比较紧张,我市将密切关注地方库款运行的监测,加大对困难地区的库款调度,确保直达资金支付的库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