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900004341590P/2022-003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财政局 | 组配分类 | 年度计划 |
2022年泰安市财政局本职工作和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清单
序号 | 承诺事项 | 任务 名称 | 责任 部门 | 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 完成 时间 |
2 |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全面落实省委“六个一”总体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的部署要求,着力强化“十大创新”,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 | 市财政局 | 1-11月份,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5.3%,预计全年增幅将完成5.5%左右的预期目标。 | 12月底 |
8 |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规划布局“大学科创园”“科创大走廊”,开展“科技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创新50强”“民企50强”企业,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新增20家和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家以上,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 | 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 市财政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15亿元,完成增长10%的年度任务目标,重点支持了“揭榜挂帅”重大科研项目、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技术转移转化等科研项目实施。 | 12月底 |
14 | 推进财税体制、预算绩效管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一业一证”“三减一并”,推行“无感审批”,争创“无证明城市”,推进“一件事”主题式集成服务,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 推进财税体制、预算绩效管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投融资体制等改革 | 市财政局 | 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直预算调剂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预算调剂、硬化预算约束。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提高节支积极性。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分类处置方案,强化政府公物仓建设,推动资产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一是制定印发了《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创新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任务。二是印发《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和《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三是完成2022年度重点项目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四是开展2022年度市直部门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工作。五是完成四个项目的成本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六是完成拟列入2023年预算新增重大政策项目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七是完成市直215家事业单位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面:一是创新管理机构设置,成立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统一市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规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国有金融资本执行统一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重大事项清单,起草《市属国有金融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四是强化市属国有金融企业监管,建立企业运行信息全口径报送分析机制,全面掌握市本级和功能区平台公司债务、经营业绩等指标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五是破题市属国有金融企业改革,指导市财金集团引入“外智外脑”,对集团“把脉问诊”,从战略定位、业务优化、管理优化和组织优化4个层面形成建议方案,深入推进市属国有金融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一是制定《泰安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分类施策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尤其是指导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融资平台公司制定“一企一策”改革方案,加快推动转型发展。二是按季度调度各融资平台公司及国有企业全口径到期债务兑付情况、新增融资情况、下季度偿债资金筹集情况及主要风险点,全面排查摸清融资平台债务底数及资产情况,指导其结合实际制定债务风险处置预案。三是研究制定《泰安市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控化解方案》,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12月底 |
16 | 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2万个,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构建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提质扩面,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再增长10%,新改扩建幼儿园15所、中小学12所,建成城乡书房20个以上。 | 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再增长10% | 市财政局 | 民生支出方面:1-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完成3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扎实保障基层“三保”,组织开展“三保”领域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印发市县级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工作方案,不断加强财力保障和风险监测分析,切实兜实“三保”工作底线。 教育投入方面:市财政教育支出15.41亿元,完成增长10%的年度任务目标。重点支持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两免一补”、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和校园安保工作开展;投入2.4亿元,支持泰山学院、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投入1000万元,支持市属中小学午餐保障等。 | 12月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