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一、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根据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136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2.1%,其中,市直单位资产465.4亿元,县(市、区)及功能区资产895.9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市精准聚焦制度建设、资产盘活、绩效评价、数据要素资产化等重点、难点工作,凝心聚力、创新突破,探索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为全市稳增长、防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推动了财政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夯基垒石,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为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治本之策,突出“当下治”、注重“长久立”,补足管理制度短板,着力在常抓长治上下足功夫、力求实效。一是在资产管理上谋新招。全市各级修订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部分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及资产处置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入口”环节,发挥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作用,做到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统筹考虑,优化了资源配置投向、投量,促进了资产科学配置,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出口”环节,严格执行资产处置相关要求,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处置收入“颗粒归仓”,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在五经普核算上出实招。印发《关于做好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核算工作的通知》,全面清查、梳理单位占有、管理的资产,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原则,将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全面纳入核算和管理范围,做到及时入账、如实反映。三是在监督管理上亮硬招。精准聚焦财政资产管理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坚持查问题、抓整改、促管理协同推进,扎实做好核查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主动谋划,在统筹资源上激活力。继续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源,变“包袱”为财富,让存量创造增量。一是摸清盘活资产“家底”。组织开展全面资产清查,核实梳理闲置、出租、可调剂使用的办公用房、公有住房等房地产情况。二是加大资产共享共用。强化部门单位盘活意识,加强内部调剂利用。部分单位因升级改造淘汰但能继续使用的设备等资产,通过对接有需求的单位,办理部门间资产划转,继续发挥资产使用效益。三是提升资产经营效益。为更好地发挥闲置资产利用价值,2023年,继续加大闲置房产土地作价注入市属企业,壮大企业资产规模,有效提升了市属企业运营水平和融资能力,降低了企业债务风险。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作用。通过争取省级公物仓设备等资产支持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实现公物仓资产由同级单位之间的“小循环”到省、市、县的“大循环”,让闲置资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强化运用,在绩效管理上促提升。我市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制度建设、资产配置、资产使用等方面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对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建立单位自评、部门审核、财政复核的三级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根据行业特点单独设计评价指标,突出资产盘活运营绩效目标,客观反映资产使用效率、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成效等,建立起全面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促改,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于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马上整改,并要求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出现;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提出整改期限和要求,加大跟踪督导力度,持续跟进整改工作进展,确保评价结果有反馈、有落实、有成效,进一步提高了部门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与规范管理。
(四)改革创新,在数据资产上争进位。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和关键增量,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市围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工作,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抓机遇,推试点。研深吃透“数据二十条”、《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政策;市级筹集资金,支持“数转智改”项目,既满足了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又为企业数据资源汇聚,进而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奠定基础。政策层面,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实施意见(试行)》,资产入表层面,邀请专家和高端人才,指导新基建、泰山发展投资,分别对“金融大脑”、“政保通”、“泰山易停”平台数据开展质量评价、入表等,为数据资产融资创造条件。围绕医疗健康、泰山旅游、交通出行等领域数据,进行超前谋划。其中,计划通过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利用病种、药物、付费等数据,实现优化诊疗路径、药品供应和节省医保基金的目的。二是搭场景,促融资。聚焦金融、交通等数据富集行业,选取新基建、泰山发展投资2家国企作为试点,探索打造应用场景,激活数据价值。公共数据场景方面,搭建“金融大脑”“政保通”平台,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其中,“政保通”平台实现医保与商业保险信息共享,将普通健康保险平均赔付时间由10余天缩短到1天,最快仅为2分钟。企业数据场景方面,搭建“泰山易停”平台,累计提供停车服务430万次,日均服务达1.8万次。数据资产融资方面,指导2家公司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新基建完成“首单”公共数据资产融资600万元,泰山发展投资 “泰山易停”企业数据资产融资1500万元。其中,公共数据资产融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规范,创新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协同配合、约束有力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绩效,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一是严格执行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产使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抓好制度执行,提高制度约束力,切实加强资产维护和使用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二是加快补足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短板。进一步摸清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底数,利用合理的资产价值计量方式和方法,科学分类核算。三是深入推进资产绩效评价管理。继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突出资产盘活运营绩效目标等,实现以绩效促管理,以绩效促盘活,发挥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部门单位不断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二)进一步加大资产盘活力度。一是加强资产调剂使用力度。对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资产进行调剂使用,利用公物仓管理平台,推动行政事业资产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共用,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二是对闲置的可经营的房产土地,结合市属企业信用评级、扩大生产经营等实际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注入等方式,继续壮大国企资产规模,增强其融资能力,实现资产盘活与增强国企资产运营能力一举双赢。
(三)进一步深挖数据资产价值。今年,我市成功入选省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区域试点市,承办了全省数据资产试点工作会,并做典型发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数字强市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值化。一是在政策资金保障上持续用力。研究出台促进数据要素更好发挥作用的若干财政措施,整合预算资金,用于支持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产业加速发展。二是在数据资产管理上持续用力。做好公共数据资源汇集,打通信息壁垒,通过打造更多“数据要素×”场景,遴选出一批应用成效显著、创新性强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解决方案,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在数据资产价值化上持续用力。聚焦农业、文旅、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城市治理等数据富集领域,探索数据资产交易、数据资产证券化等灵活多样的变现模式,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赋能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