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微课堂】警惕打着“乡村振兴”旗号实施集资诈骗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呈现“下乡进村”趋势,有人打着乡村振兴的旗号,以国家政策为噱头,实施集资诈骗。
案例课堂
(一)乡村会员+消费返现
犯罪嫌疑人靳某利用其注册成立的某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广吸纳“乡村会员”,诱使会员在其公司网站平台(该公司研发的专门用于实施诈骗的网站)以消费返现的形式进行投资。
该公司将商品以三倍市场价挂网销售,会员在购买商品后可以获取该网站相应价值虚拟货币,一定周期后,会员可以从网站上将所获虚拟货币转变为购物款后提现。因高额利益驱使,全国各地“会员”大量“购物”并兑换该网站的虚拟货币,网站却不能按照约定将购物返还虚拟货币兑换成购物款后提现。之后该公司网站关闭,资金链断裂,加盟的会员血本无归。
【套路解析】
1.某些电商平台首先在一线城市注册总公司,包装成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然后蹭国家政策热度,炮制虚假扶持政策的“红头文件”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2.通过网络推广,吸纳地市县级代理商加入,并扶持培训代理商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并向乡村进行宣传推广,吸纳村级具有一定学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员作为骨干进行创业培训。
3.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纳会员加入,投资初期会先让会员获取一定金额的回报,在会员大量投入现金后,进行“庞氏骗局”的收割。
(二)乡村振兴噱头+伪造机构文件
近年来,发现有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名义,印发“《共同富裕专项补助资金拨付实施方案》”,建立有关微信群或下载APP,分类型要求支付不同金额并领取红利的活动。为防止社会各界群众上当受骗,国家乡村振兴局曾于2022年4月13日发布公告如下:
经与相关部门核实,明确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所谓“实施方案”为造假,其经营方式具有明显骗局特征。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发现类似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报警处置。请社会各界通过正当渠道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坚决反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机从事违规敛财牟利活动,欢迎社会各界加强监督。
【套路解析】
1.打着国家政策、国家支持的幌子,山寨国家机构、伪造红头文件,消除群众戒备心理,常人难以分辨。
2.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拉人头”,对群成员进行各种洗脑,一步步的引诱群众投资。
3.以高额收益为诱饵,编造虚假项目,利用群众逐利、侥幸的心理特征,并以小额回报打消顾虑,诱导群众逐步加大投资,从而达到集资诈骗的目的。
风险提示
违法犯罪分子假借“乡村振兴”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请大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老年人要多与子女沟通交流,通过正规官方媒体了解识别各种新骗术,还要在“领鸡蛋、领大米、免费旅游”等各种诱惑前保持足够“定力”,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因小失大。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高度警惕打着“乡村振兴”的幌子,以销售当地知名农产品等项目实施诈骗,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要时刻谨记高回报伴随高风险,认清高额利诱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一旦发现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线索,请积极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举报。
素材来源:美好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