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了“硬约束”! 我市强化市属企业预算管理 建立财政国资协同监管新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市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近日,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联合制定《泰安市市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战略导向、过程控制、风险防控”为主线,构建财务预算全流程管理体系,为市属企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协同监管,突出制度创新。财务预算是企业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的核心工具。近年来,市属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但财务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办法》由财政、国资联合制定,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监管模式,实现跨部门协同监管,既避免政策冲突,又提升监管效能,为继续探索联合监管机制提供实践经验。
聚焦全程管理,突出分类施策。《办法》覆盖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重点突出以下环节:强化组织保障,企业成立预算委员会,设立专门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形成分层级、分职责的预算管理体系;突出战略导向,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优化投资结构,严控债务风险,确保预算与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加强动态监管与考核,建立预算执行跟踪监测机制,对执行差异及时纠偏,并将预算结果纳入考核,推动信息化系统集成,提升管理效率;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类型差异化监管,市国资委对监管企业实行备案制,市财政局对监管企业实行审核制,赋予出资人机构自主选择权限,兼顾监管刚性与企业灵活性。
筑牢安全防线,突出规范管理。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将依托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测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对异常指标预警提示;定期形成专项报告,为优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的规范化管理目标。
据了解,近期,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将加强专题培训,指导企业切实做好财务预算编报工作,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国企高质量发展考核,确保财务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深入开展。
来源:望岳新闻